古时候,常以槐指代科考。槐树是家,槐树是根,“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山西洪洞大槐树曾给我们带来很多趣闻,寓意美好的槐树与学子们、校友们就有了自然的联系。“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学生志愿者们每年举办槐花节,以花寄情,纷纷送花给老师,以谢师恩。
在这片充满深情的校友林里,有很多用石磨和碌碡摆成休闲石桌、石凳。石磨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标志。以渔樵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明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总结,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曾在世界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并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石磨、碌碡、石碾等农具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石磨又是人们生活情感的复合性表达,妙就妙在在不断的使用发展当中将天父地母、天地衍生万物的原始观念巧妙地带入石器之中,融修持与悟道于生活劳作之中。石磨集集体意识和个人意识为一体,是实用与审美、内部张扬和外部内敛的完美结合、秩序化运筹帷幄的高明之举,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校友纪念林选用槐树、石磨等文化元素,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相匹配,成为了校园里的一道靓丽风景。多达千副的石磨和数百个碌碡,排摆了72处石桌和寓意天圆地方人和的“九思台”。“九思台”为上圆下方两阶平台,形成石磨“阴阳鱼”图案,给人以强烈的视角冲击。“九思”取自《论语》。
“九思台”上,设置了一尊象征惜时如金、时不我待的赤道式日晷。日晷选用碾盘当晷面,选用汽车半轴当晷针,巧妙地将汽车变速箱齿轮套在半轴上,将碾盘与半轴紧密联在一起。晷面上题刻“校友林”和“交院人精神”。”日晷用碾砣支撑,侧面看呈“人”字,意为“人和”。俗话说:“倒了磨,砸了碾——石(实)打石(实)。”这正寓意我校应用型学子的特点:态度务实——实干;专业扎实——实用;为人诚实——实在。
如果说以石磨为主材建造的这座“九思台”和景观石凳,展示的是农耕文明的话,那么,“79•80号”火车头景观展示的则是以蒸汽机车为代表的工业文明的成果。火车站景观和校友林景观前后映衬,浑然一体,俨然是一步浓缩版的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文明史。
校友们来到校友林,站在日晷旁,唤醒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农耕文明的怀想,更是对对工业时代的厚爱和信息时代的珍惜。校友纪念林将成为“怀古颂今之林、尊师爱生之林、传承文化之林,感恩母校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