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主页 | 部门简介 | 工作动态 | 领导讲话 | 理论学习 | 思政讲堂 | 校园文化 | 媒体评论 | 校报 | 学校主页 
  站内搜索
  专家讲座
•《改变中国的力量》之百年奋斗篇...
•《改变中国的力量》之百年奋斗篇...
•《改变中国的力量》之百年奋斗篇...
•《改变中国的力量》之百年奋斗篇...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疫情带给人类什么启示?从4个层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战“疫”说理】抗疫国际合作的...
•儒家思想中的伦理与道德关系
•改变“时代性”的单一维度
•宣传文化工作更要善于创新
•实践是青年干部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
•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高校党建文化的价值取向
•田心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道德教育?
  文献资料 更多>>
•大连海事大学聚焦“四主四高” 积...
•南昌大学深化校企合作服务产业高...
•曲阜师范大学坚持“四聚力四驱动...
•山西大学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山东师范大学“三个着力”推进“...
•西北师范大学积极探索“456”心理...
•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传承红色精...
•西北工业大学:构筑精神高地 培育...
•桂林理工大学: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华东师范大学:探索推动伟大建党...
  您当前的位置: 部门主页>> 他山之石>> 正文

南昌大学深化校企合作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12-26】  【编辑:张晓】  /  【审核:宁兴旺】  浏览量:   【字号:

南昌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通过合作模式创新、平台搭建、人才引育交流等,大力推进与龙头企业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健全体制机制,构建服务产业发展大格局。一是明晰合作思路。围绕“产教融合双向赋能、校企合作谋求共赢”的目标,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确立“校企一体化”产教融合发展思路,构建“产业引导、校企共建、项目载体、团队推进”的发展模式,有效整合双方资源,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努力打造校企合作新样板。二是强化党建引领。与江钨集团联建行业党委,探索建立“组织共建、队伍共育、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事业共创”的党建联建机制,促进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党组织交流合作。与江铜集团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由双方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通过主要负责同志季度交流、分管负责同志月度交流、职能部门每周不定期交流,积极推动校企合作落地见效。三是明确合作路径。明确机制共构、人才共引,学生共育、期刊共办,设备共享、平台共建,项目共做、成果共享,信息共通、大门共开等“十个共”的校企合作实施路径,突出建立一个工作机制、设立一个基金、组建一个学院、共办一个实验班、搭建一个平台、落地一批项目、入驻一批博士等“七个一”的工作重点,不断提升校企合作成效。

搭建研究平台,找准服务产业发展着力点。一是打造校企共同体。推动学院与研究院整合、学校科研平台与企业科研平台整合,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达到“1+1>2”效果,打造高校、企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切实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动能。二是建立研发平台。与江钨集团共同成立钨及稀有金属新材料研究中心、磁性材料研究中心、先进材料研发中心等,共同组建江西省超高温金属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双方联合相关成员单位共同攻关超高温金属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提升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三是共建江铜材料学院。与江铜集团整合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和江铜研究院资源,共建江铜材料学院(铜产业研究院),共同申报铜及有色金属相关领域的国家级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计划项目。江铜集团捐赠南昌大学5000万元(1000万元/年)用于共建学院,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合作等事项。

强化科技创新,锤炼服务产业发展硬功夫。一是探索科技创新模式。坚持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相结合,深化“合作-互补-协同-融合”模式,建立“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市场判题”的新机制,探索形成“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切实解决高校研发和企业运用脱节的问题。二是做实硬核科技。与江钨硬质合金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共同完成的“高强韧硬质合金棒材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科技成果整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与江钨集团九冶公司联合研发的“高品质钽铌新材料制备加工技术开发”科技成果,填补了江西在高端钽铌靶材领域空白,建成了年产钽、铌靶材各400套示范生产线。与江钨集团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联合开发的“高纯钨靶材制备项目”阶段性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产出5N5以上的超高纯APT、钨粉样品等超高纯钨靶材样品。三是设立研发准备金。与江铜集团加强技术合作,由江铜集团设立额度为5000万元/年的专项研发准备金,支持南昌大学各相关学科专家教授或由他们牵头、联合省内外与国内外知名专家构建的团队,聚焦采选冶新技术、绿色低碳、数智赋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与江铜开展有产业化前景的科研联合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等。

厚植人才沃土,深耕服务产业发展软实力。一是吸纳国际人才。建立高层次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共引共用”机制,依托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平台,引进包括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巴格留克·根纳捷院士在内的五位乌克兰专家,与江钨集团在钨、钽、铌等超高温金属应用领域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和产业化研究。引进日本学士院院士井上明久,针对江钨集团高端磁性材料发展需求开展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已落地一项联合开发项目,并获得202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二是共同培养本硕博人才。通过技术交流、联合培养等形式搭建人才交流学习通道,推动人才培育迈出新步伐。与江钨集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1名,博士后2名,同时有序推进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依托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组建江铜材料学院,开办江铜实验班,每年面向理工类专业择优选拔30-40名新生,围绕铜产业需求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开设特色课程,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其中江铜高级工程师、博士担任企业导师。三是加强青年人才培养。联合举办江铜科技人才进修班,提升江铜科技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联合定期举办专家课堂进企业活动,围绕前沿科技、身心健康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联合举办“书铜思享”培训班,帮助江铜新入职员工强化本领、开拓视野。四是推动校企人才交流。南昌大学2名同志分别挂职担任江铜铜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江铜永平铜矿矿长助理,江铜集团1名同志挂职担任南昌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另已确定物理与材料学院、先进制造学院、科学技术处等6名同志赴江铜及所属企业挂职。支持江铜在职员工提升学历,目前江铜集团已有5名高层次人才成功受聘为学校博导、硕导。

(来源:教育部官网)

顶部】 【 关闭
 
   
长清校区: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 邮编:250357·无影山校区:济南市天桥区交校路5号 邮编:250023·威海校区:威海市新威路115号 邮编:264200

版权所有 © 山东交通学院 鲁ICP备05001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