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主页 | 部门简介 | 工作动态 | 领导讲话 | 理论学习 | 思政讲堂 | 校园文化 | 媒体评论 | 校报 | 学校主页 
  站内搜索
  专家讲座
•大思政课的“微”分析
•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在教育强...
•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指向、新遵循、...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改变中国的力量》之百年奋斗篇...
•《改变中国的力量》之百年奋斗篇...
•《改变中国的力量》之百年奋斗篇...
•《改变中国的力量》之百年奋斗篇...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疫情带给人类什么启示?从4个层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战“疫”说理】抗疫国际合作的...
•儒家思想中的伦理与道德关系
•改变“时代性”的单一维度
•宣传文化工作更要善于创新
  文献资料 更多>>
•中办印发《通知》在全党开展深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
•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
•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
•中央指导组座谈会:以高质量的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
•中办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
  您当前的位置: 部门主页>> 形式政策>> 正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

【时间:2025-01-20】  【编辑:张晓】  /  【审核:宁兴旺】  浏览量:   【字号: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纲要》提出,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突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强化战略引领、支撑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协同融合,坚持自主自信、胸怀天下。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开放互鉴的国际合作体系,实现由大到强的系统跃升。

《纲要》明确了到2027年和2035年的主要目标,部署了9个方面重点任务: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战略基点;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纲要》要求,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维护教育系统政治安全与和谐稳定。充分发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用,推动解决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教育强国建设的监测评价。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责任,把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强国建设的良好环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建设教育强国强大合力。

顶部】 【 关闭
 
   
长清校区: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 邮编:250357·无影山校区:济南市天桥区交校路5号 邮编:250023·威海校区:威海市新威路115号 邮编:264200

版权所有 © 山东交通学院 鲁ICP备05001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