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这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抓住机遇、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可以说,我们经历了五次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我们在每一次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中,能够突破禁锢、战胜困难、赢得胜利、开拓前进,靠的都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第一次考验,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当年,我们是按照“两个凡是”的观点,仍然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走老路,还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实行资产阶级自由化那一套,走邪路?在关键时刻,邓小平果敢地否定了这两种错误主张,在1978年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开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开辟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二大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总结苏联模式的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深入探索。特别是,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思想;与此同时,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复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二次考验,是在上一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遇到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当时,我们是听凭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让苏东剧变的“多米诺骨牌”推倒中国社会主义的万里长城,还是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把经济领域的变革说成是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在关键时刻,邓小平再次排除来自右的和“左”的干扰,在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这篇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解放思想的新的宣言书,强调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别是回答了在市场经济等问题上“姓社姓资”的质疑,为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路,指明了方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一方面深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深入反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第三次考验,是在邓小平去世以后,中国面临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历史关头。面对着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这样一个复杂局面,是退回到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老路上去,还是从“私有化”中找出路?在关键时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决顶住来自“左”的和右的压力,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作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策,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与此同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强调要全面认识公有制,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不能笼统地认为股份制是姓“公”的,还是姓“私”的,作出了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战略决策,等等,从而在新的思想解放中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第四次考验,是在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着如何抓住战略机遇期,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关头。是以僵化的态度无视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无视改革开放中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墨守成规,还是因党和社会所发生的变化而改变党的性质和宗旨,不讲原则?在关键时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回答了各种错误观点的挑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方面明确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另一方面强调要努力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从而全面贯彻党的根本宗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发表了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第五次考验,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们党面临着来自国内的和国外的、来自自然的和经济社会的一系列风险的考验。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面对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以及实践中出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是用改革开放前的老办法,还是搬用西方那一套来解决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这个关键时期,又一次出现了一个选择走什么路的问题。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分析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这一任务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提了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作了深刻论述;并且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作了深刻论述,在理论上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怎么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关系到中国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深刻地指出的:“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今天我们强调要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从直接的原因来讲,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从认识的角度讲,科学发展观是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要求和世界现代化经验的新的发展观,人们要认同它并在实践中坚持它,必须从任何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和做法中解放出来,并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坚持下去;从实践的角度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要求我们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中解放出来,在改革开放中把发展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归根到底,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在发展问题上的客观要求,解决了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总结我们党解放思想的历史经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成功的经验,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解放思想过程中深化了对国情的认识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教训,就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曾经在“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口号下,犯过超越国情所具备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等错误,使我们的工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党一再强调,我们的解放思想是与实事求是相一致的解放思想,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的改革开放。
回顾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党和人民经历的五次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探索是合乎规律地不断向前拓展和深化的。简要地概括一下过去30多年实践的历程,其展开的逻辑是十分清晰的:为了解决当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势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就是党在第一次重大历史关头提出和解决的问题;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势必要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是党在第二次重大历史关头提出和探索的课题;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势必要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且采取股份制等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需要,这就是党在第三次重大历史关头提出和攻关的难题;为了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建立在这种基本经济制度之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必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统筹兼顾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群众的利益,把他们整合为党的执政基础,共同来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这就是党在第四次重大关头提出和处理的复杂问题;为了统筹兼顾各个方面的力量,势必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统一起来,这就是党在第五次重大关头提出和处理的问题。我们就是在这样逐级深入解决发展中难题的过程中,开拓前进的。
从这个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逻辑联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所做的事是有内在逻辑的。这种逻辑,不是书本上进行推理的逻辑,而是生活中不断解决矛盾,解决了老的矛盾后又要解决新的矛盾,在解决矛盾中与时俱进的逻辑。这个逻辑,就是在尊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逻辑。这样的逻辑,就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客观的辩证法”、“历史的辩证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从我们面临的阶段性历史使命来看,党中央强调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也是我们抓住机遇、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和强大动力。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这个起点出发的中国,决定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们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这个宏伟的奋斗目标,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八大还将继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还说过:“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掐指算来,邓小平关于“制度成熟”的时间表也定在2020年。这里,除了邓小平关于“制度成熟”的谈话是他老人家的“政治交代”,或者说是他老人家的愿望,其他都是党代会这个党的最高权力机构通过的决定,也是党对人民的承诺。
不仅如此,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还在许多会议和文件中提出了各个方面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和具体任务。比如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这之前,我们制定和颁布了科技、教育、人才这三个方面的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任务很具体,时间都是定在2020年。还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时候,也提出了到2020年和谐社会建设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前我们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形势。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从国内看,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水平仍处高位,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一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但是,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首先是,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明显优势。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日益显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日益显现,这已经在全球范围引起关注,对我国当前和长远发展也是根本保障。其次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大幅度增强。这为我们在当前和今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再次是,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十六大以来,我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取得明显进展。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这不仅对于减轻“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的压力,而且对于我国扩大内需包括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将产生很大的拉动作用。第四是,我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出现了许多新的增长点,区域经济正在形成新的功能性发展格局。第五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建设加快发展。十六大以来,我国彻底取消农业税,全面实行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和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的科技、教育、人才三个配套的规划纲要等。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民气上升。因此,21世纪第二个10年对于我国来说,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迎接十八大召开的日子里,我们回顾一下目标、任务和面临的形势,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进一步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在解放思想中化解矛盾,在改革开放中抓住机遇,在开拓进取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来自:《紫光阁》杂志 2012年0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