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主页 | 部门简介 | 工作动态 | 领导讲话 | 理论学习 | 思政讲堂 | 校园文化 | 媒体评论 | 校报 | 学校主页 
  站内搜索
  专家讲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战“疫”说理】抗疫国际合作的...
•儒家思想中的伦理与道德关系
•改变“时代性”的单一维度
•宣传文化工作更要善于创新
•实践是青年干部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
•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孙向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
•高校党建文化的价值取向
•田心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道德教育?
•李德顺:“法治精神”应成为一种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当代中国的信仰理解与信仰包容
•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整...
•深入实施普及计划 用党的理论创新...
•认清道德主流 坚定道德信心----再...
  文献资料 更多>>
•学校领导参加威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会
•学校领导参加教务处党支部主题党...
•学校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常态...
•学校召开第三次党代会筹备工作协调会
•学校召开第33期党委会
•学校党校举办2020年下半年发展对...
•学校召开第32期党委会
•学校召开伙食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会议
•党委书记王焕斌为2020级新生讲授...
•学校举行国际卓越工程师计划启动仪式
  您当前的位置: 部门主页>> 学校要闻>> 正文

鹿林院长发表署名文章《继承与创新》

【时间:2013-06-09】  浏览量:   【字号:

6月7日出版的《山东交通学院报》刊发了院长鹿林署名文章《继承与创新》,全文如下。

继承与创新

院长 鹿林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继承和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进步的。没有继承,很难做到创新,没有创新,继承也很难得到光大。学习本身就是继承,继承了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赖以生存的基础;创新则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原动力,正是由于创新的无处不在,才使得人类社会五彩缤纷、诗情画意。

继承,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成长基石,因为人类文明始终是在不断演绎、进化和传承的。当然,传下来的也不一定都是文明,也有糟粕。继承要继承什么?如果说,一味地照搬照抄前人的东西,这种继承就是僵化了的,只能是东西不变,而换了一个搬运东西的人。前人的创造都是基于前人的生存背景或那时候的认识水平、思想能力所形成的,都会有时代的局限性。世事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很难确切地体会到前人创造的背景条件,就是当代人的创造,可能同处一时,同处一事,但创造者的心境也很难真切的感受到。如果僵化地抄来抄去,到头来也只能是在自己的位置上演绎着别人的故事,显然,就失去了我们的自我。另一种继承,是继承前人的精髓,是从认识方法、价值传承、精神实质等方面来继承。这种继承就是把前人的创造变为了我们的给养,基于当代人的时代背景、思想方式和技术手段,延续着人类社会连绵不断的文明基因。

创新是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继续演进,这种演进至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沿着前人创立的路径继续推进,如产品或服务功能的拓展、细节的完善、成本的集约等等,是在同一概念下的不断进步,这是技术性的创新,或称之为延续性的创新。其更多关注的是技术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在现实生活中是较多使用的,因为我们会不断地追求事物的品质和实现的精致。另一种创新则是基于实现现在的产品和服务的性能,换一种实现的路径,或另寻一种依托的载体,新的实现手段脱胎换骨了过去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创新的实现,往往会带来产品或服务更大的附加值。这是适应性的创新,或称之为颠覆性的创新。

技术性和适应性创新都可以提升我们所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效果,但创新的着力点却有着显然的不同。技术性的创新可能更注重在同一思想框架下,通过对原有东西的熟练掌握或不断的探索,发现可以提升的地方或对不足点的改进,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持续发扬光大。适应性创新的着力点,是基于思想框架的创新,即变换了一个设计思路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其更多的是来源于我们自身思维领地的拓展、思维方式的变化、认识角度的不同等。像是在思想上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或者思想认识疆土的拓展,引领我们站在不同的认识领域,来看待所要实现的产品或服务功能,可能就有了另外的实现渠道。适应性的创新,已经成为当代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现在在工作团队的构成中,更多的注重人员的多样化,更多的注重交叉学科的相互启示,可能也就是基于此。适应性创新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效。

我们正在进行的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更多地是要着眼于适应性的创新。为什么呢? 从现状来看,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却受到众人的质疑,从业于高等教育的我们不得不反思现行的人才培养方式问题,就读于高等教育丛林中的莘莘学子也应该不断地反思学习方式问题。显然,现阶段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着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和人才自我成长需求的不足。我们现在采用的人才培养方式中,许多落后的理念、知识、方式等依然充斥在内,许多不适宜的设置,也由于受到习惯性影响、个人和局部利益局限,而难以进行调整。毋庸讳言,如果继续沿着过去的路径走下去,继续坚持沿用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可能等待我们的就是继续的落后,乃至被高等教育的发展所淘汰。

为什么不能换一个路径,进行新的人才培养途径探讨呢?我想这就是适应性创新。即我们要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重新布局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式。这个布局是基于市场对人才需求和人才自我成长需求基础之上的,更多的是要分析、调研需求所体现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诸要素。发现自身认识的盲点或者误区,发现传统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去构筑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实际上,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构筑的素材,没有离开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能力等支撑点,只是这些支撑点有了新内容的丰富、其培养内容有了新的配置、培养方式有了新的构架、新的取舍。就像我们对建筑物的设计,如果沿用着农村小房子那样的方法去设计、建造,就不能实现摩天大厦那样的建筑;摩天大厦采用的设计方案不同,建筑的功能拓展了,使用的材料也有了变化,实现的技术手段也多有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设计者的理念变了、施工者实现的途径变了,变得更加适合城市建设的需要。我们正在实施的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其着力点也类似于此。我们能不能在这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进程中取得胜利,关键是能不能实现我们自身思想疆界的扩展,而带来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可能导致的就是人才培养方式的革命。

顶部】 【 关闭
 
   
长清校区: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 邮编:250357·无影山校区:济南市天桥区交校路5号 邮编:250023·威海校区:威海市新威路115号 邮编:264200

Copyright @ 2002-2012 山东交通学院 鲁ICP备05001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