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万物新,奋进正当时。2025年全国两会完成各项议程,圆满落下帷幕。山东交通学院广大师生员工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关注全国两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大家反响热烈、倍感振奋、畅谈感悟。
学校党委书记王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为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等务实求实的举措,既是时代赋予山东交通学院的使命责任,也是学校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难得机遇。站在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新起点上,山东交通学院将主动作为,锚定教育强国、交通强国战略抓紧干,发挥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指挥棒作用,着力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生态新格局,培养卓越交通应用型人才,做好交通人才本硕衔接培养,建立以重大任务为牵引的跨学科联合攻关机制,建强“交通+”学科集群,促进交通领域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精准对接,加速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贡献交院力量!
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孔伟金表示:2025年全国两会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立足“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承启节点,系统总结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中国答卷”,科学擘画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本科高校,山东交通学院将牢记“因交通而生,应交通而兴,为交通而强”的初心,坚持“交通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聚焦交通领域创新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致力于打造交通人才培养“新范式”、构筑交通科技创新“新高地”、当好交通强国建设“先锋队”,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交通精神,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铺就“人才路”、架起“创新桥”!
学生工作处(人民武装部)处长于翊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履职尽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铸魂育人,尤其注重思政实践活动对开展德育的重要作用;推动“五育”并举,积极改进学生综合评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学习型辅导员团队;研究建立具有交通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为助力教育强国和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曾庆凯表示:人才是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主体。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的视野中,合力推进高质量贯彻落实,以人才发展为核心统筹实施学校综合改革,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强化学科特区建设,构建以任务目标为牵引的学科群建设团队,不断助力学校引育大团队、建设大平台、攻坚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作出大贡献,进一步精准提升服务交通强国建设质效,共同助力完善促进人才辈出的政策制度体系,通力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人才创新生态,协同推进形成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叠加效应、倍增效应、乘数效应。
教务处处长汪明栋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明确提出了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这为我们高等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努力构建实施“1267”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培养卓越交通应用型人才”1个核心目标,以培养教师数智化胜任力和培养学生交通行业岗位胜任力为2个关键任务,以学科、专业、课程、课堂、教材、实践为6个基本要素,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科体系引领作用、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成果产出、数智赋能教育变革、国际视野人才战略、质量持续提升理念等7大举措,全面提高卓越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处处长、民盟高教支部(威海)主委马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这不仅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新时代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民盟会员,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海船轮机长、博士及教授,我将不断强化学术交流,深化团队建设,聚焦航海类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海洋强国建设持续输送高质量人才;同时,作为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我将进一步加强同各级海事主管机关沟通与汇报,跟踪研读最新海事法规动态,以质量体系专项督查、内部预审等为抓手,确保我校顺利通过国家海事局“中间审核”。
航运学院党委书记陈海泳表示:航海类专业作为服务国家海洋战略、支撑航运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进程中肩负使命。立足新时代航海教育,必须牢记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航海人才;要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打造“智能航运+”交叉学科集群,将人工智能、新能源动力等前沿科技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要完善航海人才培养与航运产业发展适配机制,依托产业学院开展“订制化”卓越航海人才培养,向航运企业输送紧缺人才,服务国家经略海洋战略需求,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广渊表示:“教育”“科技”“人才”——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这三个关键词,与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部署高度契合。这为我们学院在智慧交通、人工智能、电气自动化等前沿领域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攻关指明了方向,更为培养具备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动力和信心。学院将加大科研投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突破“卡脖子”难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推动智慧交通、新能源等行业技术进步贡献智慧;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教育强国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莉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这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高等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长远发展注入动力。人工智能技术正重塑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立足工作实际,我们要勇立潮头,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管理中的创新实践;要坚守教育初心,确保人文关怀与价值引领;要激发师生潜能,坚定教育信念,提升管理品质与内涵;要优化社会资源分配,定制学生个性化学习成长路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工程机械学院副院长、民进山东交通学院支部主委张洪丽表示:作为民进会员、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教育教学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对接产业行业需求,推动智慧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实施产教融合教学方案;积极建设优质教学团队,开展智慧教学培训,促进教师智慧教学能力的提升;依托智慧教学平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精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成长和发展特点,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样化成才提供全面资源支撑和优质师资保障,为教育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交通土建工程学院教授、道路工程协同育人创新团队负责人王琨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政协会议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清晰地勾勒出教育前行的方向。身为一线教师,我们深切体悟到肩头责任之重。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德育融入专业知识传授,让学生掌握扎实专业技能,塑造崇高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科研中,我们要积极投入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动交通土建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同时,我们要充分借助教育数字化这一有力工具,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为交通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轨道交通学院副教授、轨道交通智慧运营管理与控制研究中心负责人冯丽萍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为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也为轨道交通行业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影响着轨道交通行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轨道交通管控一体化已成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扎根在轨道交通行业的高校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自身素质,推动轨道交通行业科技创新,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轨道交通专业人才,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国际教育学院、顿河学院青年博士、外事服务团队负责人王靖雯表示:作为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管理一线教师,将继续坚定不移坚持党对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全面领导,立足放眼世界与中国特色的统一,充分发挥好学校顿河学院“连接中外”的独特优势,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匹配度,继续助推山东省与俄罗斯罗斯托夫州友好省州建设工作,做好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生选、派、管、回工作,通过主动“走出去”与“请进来”,讲好中国故事,讲出交院故事,助力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
国际商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王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这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我们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五育”并举中坚持德育为先,推进德育与专业学习、文体活动、学术科技、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相融合,打造好“行走的思政课堂”,全面服务好学生成长成才,以实干实效彰显忠诚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庄仕文表示: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优势,主动深度融入交通强国建设,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提升“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把思政课的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青年学生的价值认同,培养既有家国情怀又具创新能力的“强国一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教育力量。
学校研究生会主席、研交通物流241班张鑫说:作为一名研究生,在科研学习中,我们要紧密结合自身专业,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努力攻克科研难题,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在生活中,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学校兼职团委副书记(学生)、型职贯221班本科生徐吉祥说:作为交院学子,我深感责任重大。交通行业是国家发展的大动脉,而我们肩负着为交通强国建设添砖加瓦的使命。我们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夯实专业实践能力,以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过硬的专业本领,为国家交通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党委宣传部)